緬懷江澤民:從書香人家走出來的書記!
據(jù)新華社消息:江澤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,搶救無效,于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,享年96歲。
回顧江澤民同志過往的人生歷程,可以說,他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上,都始終兢兢業(yè)業(yè),認真負責,為黨和國家的發(fā)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書香人家
2004年9月19日,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閉幕。江澤民來到大會堂,在熱烈的掌聲中用還能隱約辨出的揚州口音向大家致謝。此前一個月,他剛剛度過自己的78歲生日。9月的北京秋意漸濃,千里外垂柳婆娑的揚州城,以故鄉(xiāng)的姿態(tài)默默遙望。
1926年,災難深重的中國正是軍閥混戰(zhàn)時期。那一年8月,江澤民生于江蘇揚州田家巷一個書香滿室的人家。5個子女中他排行三,其名“澤民”取孔子“惠澤蒼生”之意。
江家在當?shù)厥苋俗鹁?。祖父江石溪精通中醫(yī)并熱心國事,曾譜歌痛斥袁世凱對日簽訂“二十一條”。1933年祖父去世時,江澤民只有7歲,但祖父秉持一生的知識分子氣質和情懷,影響了整個家庭。
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啟蒙教育在江澤民幼年時期就已開始。自識字起,父親江世俊就要求他每天背誦一篇中國古典文學文章,還要練習書法。
江澤民的音樂天分,在他進入揚州東關中心小學時顯露出來。他一生鐘愛西方古典音樂,曾說,如果中國人一點不知道貝多芬九交響樂,不是好事情。
若干年后,作為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,他給外界留下了倜儻多才的印象。2003年,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在北京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說:江主席多才多藝在各國元首中間早已傳為佳話,不僅能嫻熟地駕馭俄文,還能夠用英語和意大利語唱歌。相比之下,我的造詣遠遠不如。
江澤民13歲那年,被過繼給六叔江上清。這位曾在皖東北和淮北領導一支地方抗日武裝的中共黨員,1939年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捐軀。養(yǎng)父對江澤民后來走上職業(yè)革命家道路,產生了重大影響。
求學兩地
相對于革命而言,江澤民在年少時顯然更偏重科學。他的理科成績非常好。1943年夏天,17歲的江澤民進入南京大學工科機電系讀書。也是在這一年,他開始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。
兩年后日本投降,1945年深秋,南京大學和交通大學的重慶、上海校園正式合并,新校區(qū)設在上海的徐家匯地區(qū),就是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。江澤民從南京來到上海,完成后兩年的學業(yè)。
江澤民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,在上海交大,他并沒有被全新的環(huán)境壓抑個性。學習之余,他仍表現(xiàn)出對文藝的強烈偏好,還擠時間看了美國電影《亂世佳人》和《魂斷藍橋》。
1946年,黨在上海設立一個辦事處后僅一個月,江澤民經(jīng)同學、地下黨員王嘉猷介紹,秘密加入了共產黨。那時他剛剛20歲。當時參加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青年,還有18歲的錢其琛和21歲的喬石。
入黨后,江澤民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活動。同學回憶,他在活動中表現(xiàn)了自己特殊的才華,“當時人稱江澤民是‘指揮家’,因為人們常??吹剿阡撉偕锨么颍┥矶?,或者為抗議人群的高歌猛進做即興指揮。”
1947年初,上海交大師生發(fā)動的護校運動,成為全國學生反對國民黨政府運動的高潮的前奏。運動后,江澤民奉命掩護幾位暴露了身份的地下工作者。
由于家學深厚,江澤民愛好十分廣博,因此在大學得“江博士”雅號。在畢業(yè)紀念冊上,同學們留言:博士自幼即聰慧異常,在校成績,每列前茅,尤長數(shù)學,為全級冠,遇友熱心誠懇,處事迅速果斷,恃相對論,每辯必勝,創(chuàng)三曲線,得博士銜;平昔愛好運動,長單杠,善短跑,近則喜賦詞彈曲,儼然“江大爺”矣。
江澤民的語言功底也應是在交大打下的。資料顯示,他能夠運用英文、俄文、羅馬尼亞文,還粗通德語和日語。憑其嫻熟的英語,江澤民日后留給人們的印象還包括,會見外賓時,他常用外語表達觀點,他向美國聽眾背誦林肯的演講,他是馬克·吐溫小說的愛好者,他能熟練背誦《哈姆雷特》中的片段和雪萊的《西風頌》詩句。
美國僑報曾經(jīng)評論:從來沒有一位中國元首如此精通外語。江澤民在主政年代里,頻頻展開大國外交,用英文、俄文、日文熟練地與西方政治家們交談,鼎力推動新大國政治。
為政起步
上海解放,江澤民憑借其名校習得的工程學技術,歷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副工程師、工務科科長兼動力車間主任、廠黨支部書記、一副廠長,上海制皂廠一副廠長。
1949年底,江澤民和戀人王冶坪結婚。王冶坪畢業(yè)于上海外國語學院,性格內向,為人低調。媒體報道,“他們之間從小就產生了一份純潔的感情”。
江澤民在上海制皂廠的優(yōu)異表現(xiàn),深得制皂廠上級、時任華東工業(yè)部部長、36歲的汪道涵器重。1952年,汪道涵赴北京任一機械工業(yè)部副部長時,江澤民調任一機部所屬上海二設計分局電氣??瓶崎L。
1955年,江澤民前往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學習。這是江澤民一次走出國,那一年他29歲,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。1952年,長子江綿恒出生,兩年后,又有了二子江綿康。
一年后回國的江澤民被調往長春一汽車制造廠,先后任動力處副處長、副總動力師、動力分廠廠長。曾經(jīng)和江澤民共事過的朱槐之回憶,“他從不拖泥帶水,每次都是十分果斷地處理問題,而且工作上一絲不茍,很有魄力,在職工中威信很高。我46歲才結婚,業(yè)余很清閑,就經(jīng)常到江澤民家坐坐,他和家里人都很熱情、隨和。”
6年長春歲月后,江澤民從1962年至1980年的18年,都是在一機部度過的。他歷任一機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,一機部武漢熱工機械研究所所長、代理黨委書記,一機部外事局副局長、局長。
武漢歲月給江澤民留下了深深印記。他在2003年的全國“兩會”期間深情回憶,“每天傍晚5點多,我都一個人到東湖游泳,我的游泳水平是在東湖練出來的。”
1980年,江澤民離開武漢回到京城。之后5年,他不斷被委以重任。
作為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、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,他參與了經(jīng)濟特區(qū)的建設。面對當時深圳的一片荒野,他明確提出:“經(jīng)濟特區(qū)各項建設的起點要高,不要沿襲傳統(tǒng)體制。”
1982年后,江澤民出任電子工業(yè)部一副部長、黨組副書記,部長、黨組書記。1985年,江澤民再赴上海,出任上海市市長。這是其政治生涯中的濃重一筆。
執(zhí)政上海
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是剛剛任職一個月的芮杏文。決定調江澤民出任上海市市長,據(jù)說,除了黨內元老的慧眼力薦外,另外一個原因是考慮到江澤民本人在上海的工作經(jīng)歷以及他對工業(yè)管理的在行。
上海工作期間,江澤民帶給上海的大改變,莫過于解決這個巨大城市落后的市政建設和住房問題。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制訂通過國際融資方式改造市政設施的方案,籌集30多億美元興建地鐵、南浦大橋、河流污水治理、飛機場擴建和新增程控電話等重大工程項目。
一位美國CNN記者回憶,他一次采訪江澤民是在1980年代,當時擔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解決1000萬市民的住房問題。1987年,江澤民向來上海視察的中央領導匯報工作時,心情沉重地說,“當我們在車站上、車廂里看到擁擠不堪的人群時,當我們看到孩子們在簡陋甚至危險的教室里上課,數(shù)萬名幼兒入托困難使年輕父母愁云不展時,當我們了解到全市有兩萬名職工上下班路上要花費4小時以上的時間,當一場暴雨使11萬戶居民家中進水時,心里就感到深深的不安。”
上海市民至今記憶深刻的畫面是,1988年8月,當時已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和市長朱镕基一道,冒著酷暑為上海河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奠基。
不到一年,江澤民就被緊急調回北京。
離開了上海的江澤民,把這片與他有深厚淵源的土地留給了繼任者朱镕基管理,而自己去迎接時代賦予他的更為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來源:央視網(wǎng)